本网讯(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王慧丽)人道岭南密林有仙人隐居,险峻之处更是难得的佳迹。7月11日清晨,踏着前夜暴雨留下的积水,安徽师范大学9001cc金沙以诚为本赴广东韶关“探秘幽径,邂逅丹霞”调研科普团队向云烟缭绕的丹霞山阳元石景区行进,实地调研阳元石景区丹霞地质地貌。
险峰里的传承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伴随着队员们攀爬云崖栈道的脚步,一句句《蜀道难》在队伍中传递着,散向丹霞谷间的清风里。
丹霞山地貌素有“顶平、坡陡、麓缓”的特点。云崖栈道便是修筑在阳元山悬崖峭壁上的登山栈道。栈道一面紧贴阳元山那些千万年前的沉积物,一面凌空,脚下便是深渊。据带队的吴立老师介绍,云崖栈道之险可以与野长城媲美。行至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行至陡处,栈道则近乎垂直。好在谷间清风送凉,丹霞山体蔽日。队员们相互调侃着,鼓励着,向高处不断攀登。
从来险峰常有美景。在山顶的细美寨俯瞰,盛夏的丹霞山绿意葱茏。太阳穿透云层,远远近近地给丹霞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美不胜收。队员们纷纷惊叹不虚此行。
上山不易,下山亦是艰难。从阳元山顶的细美寨下来便是近乎垂直的人工石梯——九九天梯。跨过水泥浇筑的栏杆,天梯两边便是悬崖峭壁,险峻异常。天梯两边还有古人留下的直接在山体上开凿的窄小到仅有三十厘米宽的通道。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借助如此简陋的石梯登上山顶。
从九九天梯下来,“卖冰粉、卖冰棍”的吆喝声吸引了队员们。经过近乎半日的脚程,队员们选择在风车岩这个“天然空调房”做短暂休整。吃着冰棍和凉粉,吴立老师指着岩壁上的规则小洞,给队员们讲述了2011年时,他跟随导师第一次来到丹霞山取样调研的场景。话间,卖粉的大叔应道:“原来你就是当年来打钻的学生,我记得你,还卖给你凉粉呢。”原来是位故人。然而,当年的学生如今已然成为老师,带着他的学生续写着地理人和丹霞的故事。关于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故事在地理人和丹霞之间,和祖国的山川湖泊之间,和岁月更迭之间不断上演着,传承着。
借细雨探幽径
岭南多湿润,是动植物的天堂。中国南方丹霞地貌区别于世界其它红层地貌便是在于其优秀的水热条件。雨中的丹霞,各种菌类,蕨类在爬满了地衣的古树干上悄然生长,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型季风气候区特有的植物叶片也被雨水冲刷得绿意逼人。
队员们经过中午的休息,终于在下午和雨中的丹霞来了次亲密接触。虽然是和上午相同的进山路程,但是因为雨天道路湿滑,队员们的脚步放得愈加慢了。随着山路变窄,雨具也从雨伞换成了雨衣。雨水混杂着汗水湿透了队员们的队服和头发,又顺着发梢滴落,混进丹霞的雨里,砸进湿漉漉的台阶上。
吴立老师不时停下脚步,为队员们细致地讲解沿途的地质地貌现象,解答队员们的问题。在混元洞调研时,吴立老师向队员们解释道,混元洞与狮子岩的地层部位及地貌形态大致相同,均属于丹霞组巴寨段与锦石岩段界限处发育的大型风化扁平洞穴,然而在混元洞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独特的干裂岩楔(泥裂构造与充填岩楔)现象。这是被泥砂质充填的泥裂在后期成岩过程中被完整保存下来所形成的。除却增长了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队员们还收获了珍贵的团队情谊。虽然期间有些队员几次脚下不稳,滑倒在地,但周围的队员都及时上前帮助。团队也因为这些小插曲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更让雨天微凉的空气多了一丝互相关心扶持的暖意。远处的群山围绕着袅袅的云雾,雨水清脆地打在叶子上,团队间的脉脉温情不断流转,在寂静的山中弥漫开。
杜甫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自安徽师大这些一个个年轻的地理人用青春的笔体在丹霞的沃土上写下了不负年少的壮志豪情。或许他们的脚步还不够铿锵有力,但是丹霞记得他们行走的痕迹;或许他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但是丹霞记得他们思考的面庞;或许他们的皮肤还没有着上足够的太阳色,但是丹霞记得他们认真记录的模样。关于青春这场盛大的冒险,这群年轻人和丹霞签下了永恒的契约。